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点击切换验证码

首页 > 行业动态

航空航天产业升级亟待发力智能装备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时间:2015-05-25点击量:707

     近年来,以航空航天装备业、高端装备制造、信息产业(互联网等)、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日益成为产业发展中的生力军。
     智能制造是航天装备业发展方向
     航空装备主要是指航空飞行器、动力装置、机载设备、机载武器等多种产品,卫星也是航空飞行器的一种。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家参与到国际合作的航天项目中,合作的内容包括从提供或交换空间研究资料、共同研制航天器、代为发射航天器、提供训练设施、在他国航天器上进行科学实验、共同分析利用空间探测成果,到联合组成航天乘员组和统一安排航天任务等。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热度高企,航空航天、飞机制造、汽车制造等行业纷纷涉足智能制造领域,智能制造无疑将成为我国两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其在工业行业领域的应用推广力度也将进一步加大。”近日,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信息化中心主任杨春立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关于2015年两化融合发展的趋势,杨春立认为,智能制造成为两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航空航天制造业也不例外。
     赛迪智库也于日前在其发布的《2014年中国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报告》以及《2015年两化融合发展十大趋势》中认为,以工业互联网、信息物理系统、制造业创新网络等为特征的智能工业,将引领我国工业迈入转型发展的新时期。
     工信部副部长苏波在近日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说,“中国制造2025”突出先进制造和高端装备,以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等10领域作为发展重点,加快制造强国的建设进程。
     事实上,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全球科技创新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和特征。这场变革是以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核心,建立在联网基础上,同时叠加新能源、新材料等方面的突破而引发的新一轮变革,将给世界范围内的制造业带来深刻影响。
     业界一直看好航天装备业的前景,中银国际证券研报认为,“中国制造2025”规划有望出台,重点推荐航空航天装备、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
     智能制造装备是具有预测、感知、分析、推理、决策、控制功能的各类制造装备的统称,是在装备数控化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更先进、更能提高生产效率和制造精度的装备类型。中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主要包括四大类:高档数控机床、智能测控装置、关键基础零部件和重大集成智能装备。
     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领导指出,两化深度融合应当成为建设制造强国的制高点,要把智能制造作为两化融合的主攻方向。这需要把握住“五化”:即产品的智能化、装备的智能化、生产的智能化、管理的智能化和服务的智能化。
     “互联网+”力促航空航天装备业发展
     杨春立认为,航空航天装备业需要物联网、智能制造、信息化再造等科技力量的支撑,有了这些推力,航空航天装备业未来的发展潜力无限。
     值得关注的是,国家之间的航天航空装备业竞争激烈,德国提出了“工业4.0”,美国提出了工业互联网,中国提出了两化深度融合战略。
     事实上,航空航天装备的需求市场很大。航空运输和通用航空服务需求的不断增长为航空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创造了广阔的市场空间。预计未来十年,全球将需要干线飞机1.2万架、支线飞机0.27万架、通用飞机1.83万架、直升机1.2万架,总价值约2万亿美元;我国将需要干线飞机和支线飞机1940架,价值1.8万亿元。业内人士认为,在新一轮的经济博弈下,中国需要抓住新常态下的经济新动力,把握发展的脉搏。
     浙大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系统研究中心主任刘渊认为,“互联网+”的核心在于促进以云计算、物联网和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代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等的融合创新,发展壮大新兴业态,打造新的产业增长点。
     杨春立指出,国家出台多项政策强力推进信息化创新发展,信息网络加速宽带化升级,各地积极探索智能制造发展新模式,全国涌现一批“互联网+”创新应用,智慧城市建设取得新进展,政府公共服务模式创新不断涌现,网络空间的治理初见成效,我国的信息化保持快速发展。
     2015年,传统企业将加快转型步伐,拥抱互联网新模式,个性化定制、按需制造、众包众设、异地协同设计、微电商等“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应用模式不断涌现。
     苏波表示,“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它并不是一个一般性的行业发展规划,而是着眼于整个国际国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产业变革大趋势所制定的一个长期战略性规划,不仅要推动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健康稳定发展,还要在应对新技术革命的发展当中,实现高端化的跨越发展。